长江中下游三座港城加快绿色转型促发展

来源:新华网 2023-07-13 11:29:11

万里长江,以母亲的胸怀滋养着两岸百姓。记者近期顺江而下,探访湖北黄石、江西九江、安徽芜湖等3座依江而生、因江而兴的城市,近距离感受各地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绿色要红利的生动实践。

转换赛道加快转型

湖北黄石西塞山下,一座有百年历史的钢铁厂生产繁忙。经过机器锻造,一根根直径18mm的铁镍基高温合金依次下线。这些合金耐高温、耐腐蚀、抗疲劳,是生产汽车发动机气门阀不可或缺的材料。

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历经多年攻关,研究人员在今年5月成功打通铁镍基高温合金工艺路线,打破外国企业对这款特钢产品的垄断。

黄石是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也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采掘业及其加工业生产总值一度占当地GDP总量的60%以上。但经多年采掘,当地已探明矿藏几乎开采殆尽,地方经济遭遇“寒冬”。

黄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何运平介绍,近10年来,黄石市统筹推进理念转型、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生态转型和社会转型,让老工业基地“开新枝”“发新芽”,推动矿冶企业在科技赋能下二次创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156.22亿元增至464.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11.50%,占GDP比重增至22.73%。

走进位于江西九江的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城门山铜矿,少了尘土飞扬、满目疮痍,多了绿树成荫、“机进人退”。“传统采掘业插上数字化、智能化翅膀后,繁重的体力活变成了技术活。”城门山铜矿党委书记郑建清说。

同样是老工业基地,江西九江按照“淘汰落后、提升传统、培育新兴”三大路径,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做强做优。安徽芜湖则依托深厚的工业基础,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无到有,转换赛道开新局。”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曹小明说,芜湖谋划布局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等10个产业集群,为城市经济注入澎湃动能。

从内陆腹地到物流枢纽

长江浩浩东去,江面百舸争流。站在高处看九江港,一马平川的长江岸线巨臂飞扬。

7月1日零时起,新组建的九江兴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正式接管运营九江红光国际港,至此,九江港城西、红光两大集装箱码头实现一体化运营。

九江市港口航运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两个码头的一体化运营,将提升九江港的集装箱吞吐能力和转运能力、扩大九江港的辐射范围,并有力衔接和畅通江西省内五河一湖与长江连接,为实现“赣货浔出”、降本增效发挥积极作用。

近年来,九江充分挖掘水运资源优势,构建“江海直达、服务全省、辐射周边”的区域性航运中心。同样处于内陆腹地,但依港而兴的黄石、芜湖也大力发展现代长江航运,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

来到芜湖港朱家桥港区国际集装箱码头,只见数千辆奇瑞汽车整齐停放,待发至全球各地。作为安徽省首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芜湖港如今已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今年上半年,经芜湖港出口奇瑞汽车4.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620.40%。

走进黄石新港,满载货物的船只穿梭,巨大的机械吊臂作业不停。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程艳民介绍,2022年,黄石新港实现吞吐量2930万吨,创历史新高。黄石正在依托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积极促进枢纽偏好型产业集聚,全力建设亿吨大港、百亿元保税区、千亿产业新区。

从“光灰城市”到“碧水蓝天”

走进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芜湖市湾沚区殷港艺创小镇,一栋栋旧厂房被改造成艺术工坊、咖啡吧,吸引青年创客会集、游客打卡拍照。

毗邻城区的殷港,曾因发展工业留下不少灰尘漫天的厂区和破旧不堪的厂房,被人笑称为“光灰城市”。

2016年起,安徽顶峰艺创集团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对旧厂房进行改造提升,提高旧空间公共服务功能、产业集聚功能。目前,小镇主导产业年产值已突破3亿元,培育小微企业150多家,常住人口也从2000多人增加到近1.5万人。

车行九江市城西港区,道路笔直宽阔,河道碧波荡漾,大堤绿树成荫,曾经布满工厂和码头的江滩,已成为长江“最美岸线”,成为当地旅游新名片。

走进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历经40多年复垦,曾经寸草不生的废石场,如今长成400万平方米生态林,每年吸引几十万游客前来观赏“石头上种树”的奇景。一些老矿工感慨:“过去销矿石,现在‘卖风景’,赚得还更多。”

(责任编辑:孙悦)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长江中下游三座港城加快绿色转型促发展
来源:新华网2023-07-13 11:29:11
万里长江,以母亲的胸怀滋养着两岸百姓。记者近期顺江而下,探访湖北黄石、江西九江、安徽芜湖等3座依江而生、因江而兴的城市,近距离感受各地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绿色要红利的生动实践。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